海绵城市植物设计
。植物是海绵城市中收水的重要组成部分。 植物能够滞留、吸纳,净化雨水,是解决雨水面源污染和水体存储循环的关键一环。 植物在特殊环境下的生长状况以及在雨水设施中的特殊功能均受到雨水的淹没时间、淹没频率、淹没深度等的影响。因而,合理地选择与配置植物是维持雨水设施性能长期有效的关键。 植物景观在海绵城市中的应用 海绵城市中植物选择与设计的总体目标是:构建雨水设施稳定的植物群落,使之符合生态和审美的双重要求。 其应用场景分类四种:屋顶绿化、下凹式绿地、雨水花园和城市水系,城市水系中植物应用场景又分为河道和护坡两种。 【屋顶绿化】 绿色屋顶由植物层、种植土层、排水层、屋面防水层等组成。屋顶花园设计必须充分考虑自然条件要求,如结构坚固,具有承载力和隔水及排水设施等。 1丨选择要求 选择绿色屋顶的植物时,需要考虑几点: ➢选择阳性、耐瘠薄的浅根性植物。植物根系的长度不能超过种植土层厚度。屋顶种植土层厚度一般为10~30cm,为防止植物根系穿破建筑防水层,应选择须根发达的植物,避免选择直根系植物或根系穿刺性较强的植物; ➢选择耐旱、抗寒性强的矮灌木和草本植物; ➢选择具有耐空气污染,能吸收有害气体并滞留污染物质的植物;
➢选择抗风、不易倒伏、耐积水的植物种类,以常绿为主,冬季能露地越冬的植物。
【下沉式绿地】 1丨选择要求 下沉式绿地的下凹深度应根据植物耐淹性能和土壤渗透性能确定,一般为10~20cm。在不同下凹深度配植植物要充分考虑到不同植物的耐水及耐旱特性。 ➢优先选择根系发达、净化能力强的植物; ➢耐短时水淹、有一定抗旱能力的植物种类; ➢采用乔、灌、草相结合的多种群落结构,形成季相变化丰富的绿地景观。 2丨具体应用植物 下沉式绿地种植植物优先选择具有一定耐涝性的乡土植物,采用乔、灌、草相结合的多种群落结构,形成季相变化丰富的绿地景观。 ➢常用的地被类植物为细叶芒、黄菖蒲、鸢尾、水葱、千屈菜、萱草、马蔺、斑叶芒、木槿、柽柳、旱柳、白蜡、花叶蔓长春、花叶扶芳藤、大花六道木、毛核木等;
以上是局部截图,完整下载:
细叶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