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海绵城市方案,海绵城市施工图,产品,综合管廊,SWMM,海绵城市LID,水文,雨水收集,水生态,软件,计算,海绵城市新闻,海绵城市招聘,ppp - Powered by Discuz!

海绵城市

查看: 9869|回复: 0

对LID的理解及关于其的应用与改进

[复制链接]

653

银币

158

主题

158

帖子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811
发表于 2017-6-26 23:01: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注册才能看见全部内容和下载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海绵城市水工网

x
对LID的理解及关于其的应用与改进
一、LID 低影响开发技术
LID英文的全称是Low Impact Development,是20世纪90年代末发展起的暴雨管理和面源污染处理技术,旨在通过分散的,小规模的源头控制来达到对暴雨所产生的径流和污染的控制,使开发地区尽量接近于自然的水文循环。
LID低影响开发是一种可轻松实现城市雨水收集利用的生态技术体系,其关键在于原位收集、自然净化、就近利用或回补地下水。主要包含:生态植草沟、下凹式绿地、雨水花园、绿色屋顶、地下蓄渗、透水路面。

二、我对校内排水系统的一些认识
华中科技大学的校内排水系统向来广为诟病,几乎每年都会有水淹紫菘、水淹韵院的消息,更有“爱她就带她来华科看海”的恶搞。就在今年11月底,暴雨过后,从韵院寝室到东九的道路再次被水淹没。收集几张图片见下:
image001.jpg image003.jpg
由此,华中科技大学的校内排水系统可见一斑。而随便在校内一走,问题之多,显而易见。可以引用陈老师上课说的那段话来解释,十分形象贴切:“城市街面和建筑物屋面采用水泥或沥青混凝土等不透水材料,使得降雨形成径流,排入排水系统或进入天然水体,减少在源头被土地吸收的水量。初期雨水径流含有大量垃圾、泥沙和其它污染物;在暴雨时,传统道路排水设施条件下,初期雨水会造成排水管道淤积,同时,污染水体。暴雨径流流速高,会造成水土流失,土壤流失,还会引发洪水,冲刷河岸,破坏生境;更不用说,造成城区渍水,影响城市生活和经济活动。”

三、我对校内引用LID的想法与建议
在网上查阅资料时,我看到了一则消息:我校环境学院副教授任拥政和他的学生曾发明过一种控制面源污染的雨水口。新型雨水口专门设计了一个布满孔洞和小槽的雨水斗。当裹挟着泥沙和各种沉积物的雨水流经这个特殊设计的雨水斗时,体积较大的垃圾会被阻挡,过滤后的雨水则通过雨水斗上的孔或槽,流入雨水管道。雨水口上大小不一的孔洞可以让雨水迅速流过,使雨水斗不存积水,抑制了微生物的繁殖。这个布满孔洞的雨水斗是通过铰链与雨水篦相连接的,拆卸起来非常方便,这使得定期清除垃圾,对雨水斗进行清洗变得非常简单。具体可见下图:
image005.jpg image007.jpg
看完这个发明,我觉得虽然是一个小小的改动,但对整个排水系统有着很大的改善,因此我接下来也是从小的方面入手,来谈一谈我个人对引入LID需要做的一些小改动。
1、  楼顶排水系统
image009.jpg image011.jpg
现状:我观察了我们寝室楼顶的排水系统,发现有些排水管道直接把高处的水排到屋顶,而且仅有的几个排水口都覆盖着垃圾,在靠近屋面边缘的地方做成了排水沟的形式,但沟内沉淀着大量泥沙。
解决措施:可引入屋顶绿化,根据建筑屋顶结构特点、荷载和屋顶上的生态环境条件,选择生长习性与之相适应的植物材料,通过一定技艺,在建筑物顶部及一切特殊空间建造绿色景观的一种形式。
优点:改善校园环境,增加校园绿化面积,创造空中景观,缓解雨水屋面溢流,减少排水压力,保持建筑冬暖夏凉,节约能源消耗,还能丰富大学生的课余生活。
2、  采用下凹式绿地
image013.jpg image015.jpg
现状:观察从紫菘公寓到东五楼的沿路绿化,发现很多路边绿化都有着严重的黄土裸露现象,常常是有树无草,土体高凸。观察土体土质,土体密实且多砾石,上覆绿化少,水土流失严重。暴雨来临时,一方面难以截流渗水,另一方面会使泥沙被冲刷进入道路排水管道,导致管道淤塞。
解决措施:可引入下凹式绿地,下凹式绿地是一种高程低于周围路面的公共绿地,也称低势绿地。与“花坛”相反,其理念是利用开放空间承接和贮存雨水,达到减少径流外排的作用。对于上图显示的两种现象,可以适当加高路缘石,并在内部种植本土植物,保证土体松软,便于截流渗水。
优点:下凹式绿地具有补充地下水、调节径流和滞洪以及削减径流污染物的作用。可以减缓水流速度,延长蓄存时间,下雨时就能形成一个天然的“蓄水池”。这样一来,绿地在帮下游排水减压的同时,也使校内的自然生态循环重新“复活”。
我也观察到一些较好的已经采用的下凹式绿地,图如下:
image017.jpg image019.jpg
3、  采用透水路面
image021.jpg image023.jpg
现状:校内路面多采用水泥或沥青混凝土等不透水材料,使得降雨形成径流,排入排水系统或进入天然水体,减少在源头被土地吸收的水量。而实际上,有许多地方如花园内的小路、停车场的路面以及一些观赏性的道路,是不必采用不透水材料的。
解决措施:如上图的停车场和花园小径,都可以将水泥路面改为卵石路面或者有孔隙的透水路面。
优点:下雨时能较快消除道路、广场的积水现象;还能通透“地气”,使地面冬暖夏凉,雨季透水,冬季化雪,可以增加校园居住的舒适度。
4、  对树坛的改进
image025.jpg image027.jpg
现状:树的根部附近没有被利用,土体裸露、上凸严重,不利用树根的吸水及最大限度发挥树根保水效果。
解决措施:在树坛里种植不对树体造成干扰与影响的花草植被,可砌缘石保水,在不破坏树根的前提下下挖树坛土体。
优点:可美化环境的同时,促进树对水分的吸收,对雨水资源是一个很好的利用。同时,保护了树根不被暴雨冲刷,保证了树保持水土的质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海绵城市技术QQ群

海绵城市1群:561333887

海绵城市2群:418392186

本站是学习平台 内容与本站无关

客服QQ点击咨询

微信企业号

nihao163k

微信公众号

海绵论坛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Powered by Discuz! X3.2 Theme by 中国水工网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