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湿地植物
风车草 风车草全年保持生长,即使在冬天仍能维持一定的生长速率.风车草在生活污水中培养10 d后,污水中TN、TP、COD和BOD的去除率分别达到91%、92%、70%和73%,其中风车草对N、P的吸收量分别占净化量的55%和53%.种植风车草的潜流型人工湿地对TN、TP、COD和BOD的去除率分别为64%、47%、74%和74%,与不种植物的人工湿地相比,TN、TP、COD和BOD的去除率分别提高了28%、19%、14%和13%. 香蒲 对环境要求不严,适应性较强,有一定耐寒能力。为喜光植物,不耐荫,要求土壤松软肥沃。对重金属污染的去除效果很明显。对土壤要求不严,以含丰富有机质的塘泥最好,较耐寒。 水葱 水葱生长较为粗放,没有什么病虫,较耐寒,在北方大部分地区地下根状茎在水下可自然越冬。 灯心草 一种耐寒类经济植物,去污能力较强 美人蕉 生长迅速,不择土壤,管理粗放,有很好的景观效果,对水质净化有着良好的作用 香根草 具有极强的生态适应性和抗逆(旱、湿、寒、热 、酸、碱等)能力 ,生长迅速 ,根系发达 ,易种易活,
内常用人工湿地植物名录 科属 | 植物中名 | 类型 | 应用工艺 | 香蒲科 | 香蒲 | 挺水 | 表流湿地、潜流湿地 | 芦苇 | 挺水 | 表流湿地、潜流湿地 | 皇竹草 | 湿生、挺水 | 潜流湿地 | 茭草 | 挺水 | 表流湿地、潜流湿地 | 芦竹 | 湿生、挺水 | 潜流湿地 | 薏苡 | 湿生、挺水 | 表流湿地、潜流湿地 | 禾本科 | 花叶芦竹 | 湿生、挺水 | 潜流湿地 | 虉草 | 湿生、挺水 | 表流湿地、潜流湿地 | 李氏禾 | 浮水 | 氧化塘 | 水葱 | 挺水 | 表流湿地、潜流湿地 | 风车草 | 挺水 | 潜流湿地 | 莎草科 | 纸莎草 | 挺水 | 潜流湿地 | 藨草 | 挺水 | 表流湿地、潜流湿地 | 针蔺 | 挺水、浮水 | 表流湿地、氧化塘 | 茳芏 | 挺水 | 表流湿地、潜流湿地 | 芡实 | 浮叶 | 景观塘 | 睡莲科 | 荇菜 | 浮叶 | 景观塘 | 萍蓬草 | 浮叶 | 景观塘、氧化塘 | 菖蒲 | 挺水 | 表流湿地、潜流湿地 | 马蹄莲 | 湿生、挺水 | 表流湿地、潜流湿地 | 天南星科 | 大薸 | 浮水 | 氧化塘 | 泽泻 | 挺水 | 表流湿地 | 雨久花科 | 凤眼莲 | 浮水 | 末端强化塘 | 竹芋科 | 再力花 | 挺水 | 潜流湿地 | 蓼科 | 水蓼 | 挺水、湿生 | 表流湿地 | 千屈菜科 | 千屈菜 | 挺水、湿生 | 表流湿地 | 美人蕉科 | 美人蕉 | 挺水、湿生 | 潜流湿地、表流湿地 | 鸢尾科 | 黄菖蒲 | 挺水、湿生 | 潜流湿地、表流湿地 | 灯心草科 | 灯心草 | 挺水、湿生 | 潜流湿地 |
近年来,随着水生植物应用的不断增加,水生植物种植设计及施工中暴露的问题也越来越多,造成了许多不良的影响。笔者曾在《中国花卉报》上发表了《水生植物应用中的问题和建议》一文,下面还想专门谈谈水生植物的种植密度。
园林植物的种植密度主要是由植物种类和景观要求决定,对于水生植物来说,前者显得更为重要,水生植物种植主要为片植、块植与丛植,片植或块植一般都需要满种,即竣工验收时要求全部覆盖地面(水面)。笔者正是基于这个特点来讨论水生植物的种植密度。
密度过大密度偏大主要出现在植物个体较大的水生植物,如斑茅(Sac-charumarundinaceum)、芡实(Eu-ryaleferox)、再力花(Thaliadeal-bata)、海寿花(Pontederiacolocasi-a)、红蓼(Polygonumorientale)、千屈菜(Lythrumsalicaria)、蒲苇(Cortaderiaselloana)、大慈姑(Sagittariasagittfolia)、薏苡(Coixlacrysinensis)等。如在某施工图苗木表中标注的种植密度:芡实25株/平方米,芡实一张叶子的直径可达1.5-2.0米,每株的营养面积在4平方米以上,如果按照上述设计,密度大了一百倍。密度太大,不仅浪费苗木,而且由于植株的营养面积过小,种植后恢复时间延长,长势不良,同时形成通风条件差,光照也不好的环境,而导致病虫害发生,严重影响景观。
密度偏稀密度偏稀主要出现在植物个体较小的水生植物。尤其是莎草科(Cyperaceae)、灯芯草科(Jun-caceae)等叶子较小或退化成膜质、主要营养体和观赏部位都为直立茎(或称杆)的水生植物,如灯芯草(Juncussffusus)、旱伞草(Cyperusalternifoliusssp.flabel-liformis)等。密度偏稀,植物群体的种间竞争处于不利地位,易使杂草繁衍,给养护管理带来很大困难,影响保存率。如不及时采取其他措施,最后往往成为一片荒芜之地。
建议种植密度水生植物从分蘖特性大致可以分成三类:一类是不分蘖,如慈姑;第二类是一年只分蘖一次如玉蝉花、黄菖蒲等鸢尾科植物;第三类是生长期内不断分蘖,如再力花、水葱等。针对这些不同的差别,种植密度可有小范围的调整。不分蘖的和一年只分蘖一次但种植时已过分蘖期的则应种密,对第三类来说,可略为稀一些,但是竣工验收时必须要达到设计密度要求。
下面就常见的水生植物的种植密度建议如下:
1.沉水植物苦草(Valliseriamatans)40-60株/平方米,竹叶眼子菜(Pota-mogetonmalaianus)3-4芽/丛、20-30丛/平方米,黑藻(Hydrillaverticillata)10-15芽/丛、25-36丛/平方米,穗状狐尾藻(Myrio-phyllumspicatum)5-6芽/丛、20-30丛/平方米等。
2.浮叶植物睡莲(Nymphaeatetragona)1-2头/平方米,萍蓬草(Nupharsinensis)1-2头/平方米,荇菜20-30株/平方米,芡实1株/4-6平方米,水皮莲(Nymphoidescristata)20-25株/平方米,莼菜(Braseniaschreberi)10-16株/平方米,菱(Trapabispinosa)3-5株/平方米等。
3.浮水植物水鳖(Hydrocharisdubia)60-80株/平方米,大漂(Pistiastra-tiotes)30-40株/平方米,凤眼莲(Eichhorniacrassipes)30-40株/平方米,槐叶萍(Salvinianatans)100-150株/平方米等。
4.挺水植物再力花10芽/丛、1-2丛/平方米,海寿花3-4芽/丛、9-12丛/平方米,花叶芦竹(Arundodonxavar.versicolor)4-5芽/丛、12-16丛/平方米,香蒲(Typhasorientalis)20-25株/平方米,芦竹(Arundodomax)5-7芽/丛、6-9丛/平方米,慈姑10-16株/平方米,黄菖蒲2-3芽/丛、20-25丛/平方米,水葱15-20芽/丛、8-12丛/平方米,花叶水葱20-30芽/丛、10-12丛/平方米,千屈菜16-25株/平方米,泽泻(Alismaorien-tale)16-25株/平方米,芦苇(Phragmitesaustralis)16-20株/平方米,花蔺(Iimnocbrisflova)3-5芽/丛、20-25丛/平方米,马蔺(Irisiactea)5芽/丛、20-25丛/平方米,野芋(Colocasiaantiquorum)16株/平方米,紫杆芋(Colocasiatonoimo)3-5芽/丛、4-9丛/平方米等。
5.湿生植物斑茅20-30芽/丛、1丛/平方米,蒲苇20-30芽/丛、1丛/平方米,砖子苗(Marisucusumberllatus)3-5芽/丛、20-25丛/平方米,红蓼2-4株/平方米,野荞麦(Fagopyrumdibotrys)5-7芽/丛、6-10丛/平方米。
以上建议仅是根据本人在江、浙、沪等地工程实践所得。另外不同立地条件和不同的植物造景需求对植物种植密度也有一定范围的变化,施工时请合理调配。 笔者曾于2006年9月7日在中国花卉报发表过《谈谈水生植物种植密度》一文,时过二年,笔者在实践中又有了新的体会,认为水生植物的密度可分为设计密度和施工密度两方面内容。
所谓设计密度就是设计师在种植设计图上标注的密度,是要达到预期景观效果的密度。施工密度则是根据植物分蘖、分枝特性、种植季节、种植土的肥力状况,结合竣工验收时间等各方面因素结合确定的一个种植密度。施工密度对于节省施工成本有着非常实际的价值作用。
1设计密度
设计密度以水生植物恢复到最佳状态后全部覆盖地面(水面)为基点来讨论。
1.1挺水植物:
千屈菜(Lythrumsalicaria)12-16株/m2,泽泻(Alismaorientale)16-25株/m2,窄叶泽泻(A.canaliculatum)25株/m2,野芋(Colocasiaantiquorum)16株/m2,紫杆芋(C.tonoimo)16株/m2,香蒲(Typhaorientalis)36-49株/m2,花叶芦苇(Phragmitesaustralisvar.iegatus)50株/m2,芦苇(Ph.australis)36株/m2,蜘蛛兰(Hymenocallisamericana)9-16株/m2,水蜡烛(T.angustifolia)25-36株/m2。
对于丛生的水生植物则因规格不同而异,规格大一些的,密度可适当小一些,反之则密度大一些。一些常见水生植物的种植密度建议如下:再力花(Thaliadealbata)10-20芽/丛,2-3丛/m2;水葱(Scirpusvalidus)20芽/丛,6丛/m2;花叶芦竹(Arundodonaxvar.versicolor)5-10芽/丛,5-6丛/m2;海寿花(Pontederiacordata)3-5芽/丛,12丛/m2;水毛花(S.triangulatus)30-40芽/丛,12-16丛/m2;花蔺(Butomusumbellatus)2-3芽/丛,25丛/m2;溪荪(Irissanguinea)、玉蝉花(I.ensata)5-8芽/丛,12-16丛/m2。
1.2湿生植物
单生的如红蓼(Polygonumorientale)9-12株/m2,复生和丛生的斑茅(Saccharumarundinaceum)20-30芽/丛,1-2丛/m2;野荞麦(Fagopyrumdibotrys)5-6芽/丛,6-9丛/m2;蒲苇(Cortaderiaselloana)20-30芽/丛,2-3丛/m2。
1.3浮叶植物
睡莲(Nymphaeatetragona)1-2头/m2,萍蓬草(Nupharpumilum)1-2头/m2,茶菱(Trapellasinensis)25-30株/m2,荇菜(Nymphoidespeltat)20-30株/m2,芡实(Euryaleferox)1株/4-6m2,水罂粟(Hydrocleysnymphoides)20-30株/m2。
1.4浮水植物
水鳖(Hydrocharisdubia)60-80株/m2,大漂(Pistiastratiotes)30-40株/m2,槐叶萍(Salvinianatans)100-150株/m2,凤眼莲(Eichhorniacrassipes)20-30株/m2,四角菱(Trupaquadrispinosa)按浮水植物种植的密度为20芽/m2。
1.5沉水植物
苦草(Vallisnerianatans)40-60株/m2,竹叶眼子菜(Potamogetonmalaianus)30-50株/m2,黑藻(Hydrillaverticillata)10-15芽/丛,9-12丛/m2,穗状狐尾藻((Myriophyllumspicatum))5-6芽/丛,9丛/m2等。
2施工密度
对于丛生植物来说,施工密度和设计密度是相一致的,但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降低苗木规格(如水葱20芽/丛可降低为10-12芽/丛、待竣工验收时仍可达到20芽/丛的设计密度)。
对于单生、复生的水生植物可根据竣工验收的时间、土壤肥力、热量条件等适当降低密度。一般而言,距验收时间越长、土壤肥力越好、热量资源越丰富,施工密度越小(当然也不能太稀)。如小香蒲(T.minima)在肥力高的水田中,春夏季按9株/m2,种植2个月后可达到40株/㎡,该属其它种的分生能力都比较强,条件特别好的可适当稀植。又如藨草(S.triqueter)、芦苇、荸荠(Eleocharisdulcis)等种植在土壤肥沃处,夏季两个月便能分生出成倍的植株,慈姑(S.trifoliavar.sinensis)在第二年能分生出几倍于母体的新植株。浮水的水禾(Hygroryzaaristata)、水鳖、四角菱、槐叶萍等分生能力也很强,大漂、凤眼莲更是恶性分生。沉水的苦草、竹叶眼子菜、水盾草(Cabombacaroliniana)、伊乐藻(Elodeacanadensis)等都有很强的分生能力,条件许可均可稀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