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DP景观水直接净化技术 景观水水质的特性及问题:一般景观水的污染有很多独特特性,与生活污水、泳池水等有很大不同。例如景观水中最常见的人工湖,大多是完全封闭性的非自然湖泊,自净能力极端低下。而且人工湖由于水源限制,主要补充水源多是中水。而中水的水质标准与景观水的国家标准要求相去甚远,主要是氨氮、总氮、总磷严重超标,更加重了水的污染。 1.一般的封闭型死水湖泊的主要污染源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雨水地表径流所带来的周围地表和土壤中的有机物和氮磷营养元素(业内称为“面源污染”); 2)尘土所带来的外来有机物和氮磷营养元素; 3)湖泊自身不断衍生死亡的生物群落积累而成的有机物等。 预计对于人工湖而言,水质将会出现三类不同性质的污染: 1)由于氮磷营养元素过多而导致的富营养化污染。表现为湖水发绿、出现大量蓝绿藻甚至水华; 2)有机污染物过多而导致的有机污染。表现为湖水污浊、缺氧、发黑有臭味; 3)颗粒状尘埃和树叶等固体异物过多而导致的杂质污染。表现为水中杂质过多、透明度低、影响观瞻。 每一种污染都会导致水质的恶化和景观的直接破坏,因此必须对三种污染都采取对症下药式的治理措施,才能全面保护人工湖水不受破坏。 对于景观用水处理而言,最大难处是水量极大,几万吨水的人工湖比比皆是,城市的大型公园和景观河道至少是几十万吨水乃至几百万吨水。如果照搬污水处理或泳池水处理的方法,一般每吨水的治理投资在300元以上,1万吨水就需要300多万,对于景观水而言成本极大,用户难以承受。 因此,对于景观水治理而言,既要解决技术上的大难题,又要大幅度地降低治理成本,这是一个极其困难的工作。正因为如此,景观水治理才成为一个世界性难题。 2.常用景观水处理方法对比 目前常用的地表景观水治理方法对比如下: 治污法 | 治污方式 | 优 点 | 缺 点 | 治污效果及
关键公式 | 简易 曝气法 | 假山跌水、喷泉喷水、螺旋桨或鱼池打氧机等 | ◇唯独对水中溶解氧提高有一定的作用 | ◆曝气不均匀,限小水域
◆在实现同等曝气效果条件下,成本投入和运行费用均高于HDP技术10倍以上
◆单一曝气无法解决河湖污染的根本问题(如黑臭水华等),失败例子比比皆是 | 极差 V治理<V污染 | 投撒法 | 化学杀藻剂 | ◇唯短期杀藻见效快,费用低 | ◆对有机污染黑臭等主治污指标无作用
◆易二次污染,长期使用后果不堪设想,不被长期项目看好 | V治理<V污染 | 投撒法 | 微生物菌剂或生物酶 | ◇短期内(约半个月)有一定效果 | ◆短期治污(约半个月),适于临时应急
◆菌剂质量无法保障,又因外来物种有水土不服而菌剂失效,不适合长期治理措施
◆培植费高,长期投放累计成本巨大 | V治理< V污染 | 植物法 | 种植水生植物及浮岛植物等 | ◇模仿大自然法,思路值得提倡 | ◆治污效率低,对N和P吸收<10%
◆需占据50%水面大面积种植才有效
◆需每年补植收割,死亡后残物易破坏景观
◆对黑臭治理无效,易滋生蚊蝇
◆费用高,至今尚无显著治污成功案例 | 差 V治理<< V污染 | 动物法 | 放养鲢鱼等食藻鱼 | ◇模仿大自然法,思路值得提倡 | ◆治污效果不明显,对黑臭污染治理无效,对藻类吸收<20%
◆过多的鱼类投放,鱼粪又造成新的污染,而少量投放更无治理效果
◆几无成功案例 | 极差 V治理<< V污染 | 间接 净化法 (含泳池法等) | 建处理厂,利用过滤、生化及气浮法 | ◇对<3千吨的少量水治理有一定效果 | ◆需机房、管道,占用土地
◆对有机物、藻类去除率较低,易堵塞
◆水量大则治理周期长,5~10天/次
◆未解决黑臭(充氧)和水华治污问题
◆投资和运营费用极高
◆对分散的水域欠缺灵活和经济有效的治理能力 | 差 V治理<< V污染 | 泳池法-水泵循环及药剂 | ◇常用于室内少量已为净水源或相应净水的处理 | ◆投入和运行费用高
◆对污水源治理乏力 | 好 V治理≥V污染 | HDP 直接 处理法 | 大流量造流曝气、土著微生物培育及表层高效清污 | ◇仿自然的物理生物法直接治理技术,高速治污,超低的投入和运行费用,无需占地和人力再投入 | ◆尚无明显弱点
■成功案例:国家计委培训中心、顺驰领海地产、故宫筒子河、天安门金水河、钓鱼台国宾馆、无锡太湖…… | 好 V治理>> V污染 |
3.传统过滤方法处理景观水的弊端 景观水是最近几年刚刚热起来的新兴事物,国内水处理公司一直到现在都缺少专门的景观水治理公司,都是从污水处理、泳池水治理等方面转过来兼作景观水的,他们照搬污水和泳池水处理的工艺,结果造成了大量失败案例。过滤法主要用于泳池水治理,由于泳池水无污染源进入,且无水面漂浮物垃圾,水量少(标准泳池水量2500吨),故采用过滤法处理泳池水是可行的。 但由于景观水与泳池水相比,有自己独特的特性,因此如果将处理泳池水经常采用的过滤法照搬到景观水处理上来,将会出现很多问题: 1)采用水泵抽水循环过滤的方式,存在许多弊端。采用过滤法处理泳池水时,需6-8小时循环一遍方可保证水质清洁,但是应用到景观水上来,由于景观水水量一般很大,如果想要达到同样的效果,就要大量增加机器数量和运行费用,以致于用户无法承受,因此,采用过滤法治理景观水的公司不得不降低标准,湖水循环一遍需要48小时或72小时,虽然名义上实现了水体的流动,但流动速度太慢仍接近死水,远远不能达到“流水不腐”的流速要求,水质无法根本性改善。根据我们多年的实际经验,一天24小时以内湖水至少要循环流动10次以上才能显现出“流水不腐”的效果,如果循环次数太少则仍然接近死水,效果不佳。这就是很多设置了水泵的景观水水质仍旧恶化的原因; 2)采用过滤法处理泳池水时,经常需向水中撒药,以净化水质。在景观水中,如果向水中撒药,水中动植物将无法存活; 3)夏季水华很容易突然爆发,采用过滤法处理,水质净化速度远远小于水质污染速度,所以这种方法对水华爆发束手无策。并且水藻泛滥,水华爆发后,由于藻类多为具有黏性的微生物,当采用过滤法处理时,藻类很容易造成过滤器堵塞,导致设备无法正常运行; 4)采用传统过滤法处理景观水,需要额外建设机房,并铺设长长的管线,因此投资巨大;水体循环主要以水泵抽水的形式来实现,因此运行费用也非常高昂。许多采用过滤方法治理景观水的公司为了降低成本,延长了水体循环速度(48小时或72小时),这些都是以降低水质处理效果为代价来实现的。 特别是经常见到将湖水抽到岸上进行过滤、气浮处理的“间接净化法”,与“直接净化法”更详细比较如下: 与传统过滤、气浮等间接净化方法的比较 | 间接净化法(过滤、气浮) | 直接净化法 | 循环速度 | 湖水循环速度太慢,每3~10天循环一次 | 循环速度一般情况下可以达到每天循环10~20次 | 溶解氧 | 没有改善措施,使得湖水存在异味 | 通过造流曝气机,增加水体溶解氧,完全消除湖水异味 | BOD、DOD等溶解污染物 | 没有改进措施 | 通过微生物分解 | 藻类 | 过滤法易被藻类堵塞,无效。
气浮法能除藻,但因循环速度慢赶不上藻类生长速度 | 将藻类通过机器清除,通过造流曝气机和填料综合控藻 | 施工 | 土建施工周期长 | 无土建,时间周期短 | 投资 | 大 | 小 | 运行费用 | 电费高昂,还有药剂费 | 很少,只包含少量电费 |
传统气浮或过滤方式中存在几个问题无法解决: 1)湖水循环速度太慢仍接近死水; 2)水面的扬花、蓝藻水华、树叶等污物无法清除,严重影响水面景观,人工打捞太慢太掉价; 3)湖底溶解氧不足,湖水易发黑发臭。 本公司的治理措施中,湖水每天循环流动达到20次以上,水流流动速度快了100多倍,真正做到了“流水不腐”。而且水面垃圾的清除、湖底溶解氧的补充都非常直接快速,彻底弥补了常规方法的缺陷。
“HDP景观水直接净化技术”借鉴污水处理厂的生物净化原理,直接在景观水体内部构筑强大的生物净化系统,大量繁殖水中原有土著微生物来分解水中和底泥中的有机污染物,随时净化水体,使景观水保持强大的自净能力。 众所周知,污水处理厂所用的生化治理法是效率最高的污水处理方法,所以“HDP景观水直接净化技术”具有远比过滤法、水生植物法等强大很多倍的净化能力。 具体而言,“HDP景观水直接净化技术”由以下四大模块组成: ●流水不腐 大部分景观水是死水,水质恶化严重。本公司采用专利产品,能在水中营造庞大的循环水流,用很小的能耗就能将庞大的水流搅动,实现“流水不腐”的自然净化至高境界,且流水状态下可以有效抑制藻类的爆发。 ●曝气充氧 污染严重的景观水体严重缺氧,导致水体黑臭。“超大流量造流曝气一体机”一边高效曝气,一边使曝气点处的富氧水块随水流与远处的贫氧水块充分混合,只需少量设备就可以实现全水域曝气充氧,极大改善了水中的生态环境。 ●微生物净化 在水体中安放特殊的微生物载体,水中原有土著微生物自然附着在载体上大量生长,快速高效降解水中的污染物,极大强化了水体的自净能力,并且能够捕食分解藻类,避免了投撒生物制剂法的弊端,无二次污染。 ●水面漂浮物机械化清除 使用独自开发的专利产品,创造性的实现对水面10mm厚的表层水的高效抽吸和过滤,从十几微米的水华蓝藻颗粒到粗大的树叶垃圾都能够有效清除,与人工打捞想比有了飞跃性的进步,彻底消除各种水面漂浮垃圾所造成的景观障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