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绵城市理论与技术发展沿革及构建途径
1海绵城市建设的背景
城市雨洪灾害和水污染管理是制约我国城市生态发展的核心问题之一【1】,其产生原因是城市地表不透水面积比例的急剧增大、雨水下渗量减少、地表径流增加及市政排水系统的负荷的加重[2。3]。此外,初期雨水中的污染物直接排入水体,使受纳水体的水质受到了极大的威胁[4‘5】。为此,结合国内外在城市雨洪管理等方面取得的理论成果及实践经验,以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为目标的“海绵城市”理论得以应用和发展,以融合城市雨洪调蓄渗技术、城市规划和风景园林设计。相比美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城市雨洪管理系统建设,中国在“海绵城市”的研究及实践方面起步相对较晚,因此借鉴国外成熟的实践案例,结合我国的国情、气候、地理等因素的差异,研究我国“海绵城市”理论的内容目标、技术方法、构建途径及实施策略,对我国海绵城市的构建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