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市湿地公园植物景观规划与设计研究——以尚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为例华中农业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摘要
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拥有巨大的生态功能和效益,是地球上重要的生态系统。尤其是与人类家园密切相关的城市湿地,不但具有丰富的资源,还具有巨大的生态效益和景观美化功能。由于城市湿地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决定了城市湿地公园规划设计的复杂性,并且城市湿地公园建设发展的时间较短,城市湿地公园植物景观规划设计的理论更是处于探索阶段,有待进一步提高和完善。城市湿地公园建设的是否成功植物景观的营造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开展该方面理论的研究是十分必要和有意义的。
本文首先通过查阅大量的国内外相关文献,对湿地的定义、湿地的分类、湿地的功能、城市湿地、湿地植物进行了详细的阐述。结合国内外城市湿地公园的案例分析,归纳了城市湿地公园在植物景观规划设计中取得的一些成功经验和找出了存在的主要问题。
其次通过分析整理生态学、园林学等相关学科的研究理论,结合国内外相关实例分析,采取横向理论借鉴的方法,提出城市湿地公园植物景观规划与设计中应遵循生态设计理论、湿地生态恢复理论、群落演替理论、生态位理论、游憩学理论、园林美学理论等。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对植物景观规划与设计的主要内容:植物选择与配置模式、植物保护规划、植物景观规划进行了详尽的论述。同时根据尚湖城市湿地公园的特点,结合相关的分类研究,提出了3类、10型的城市湿地公园植物配置模式,并对各类型的应用特点、植物选择、适用场所和功能评价作了阐述。
使城市湿地公园的植物景观规划设计不仅具有了明确的理论指导而且更具操作性。
最后结合尚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植物景观规划设计实例,对城市湿地公园植物景观规划设计理论与方法进行了实践探讨。认为在规划设计的过程中应遵循生态性原则、生物多样性原则、功能综合性原则、地域文化原则,规划的主要内容分植物规划、植物景观规划、植物景观规划设计三部分。在整个规划的过程中对湿地动物的关注贯穿全过程,从各保护分区植物景观的控制性规划,强调核心保护圈地带性植被景观的营造,到推荐适合动物捕食、栖息、繁殖的植物种类和植物群落,设计益生型的湿地植物配置模式来保护和吸引动物,从而增加湿地动物的多样性。在植物景观规划设计过程中对湿地动物的充分关怀是本文的一个创新点,也是在今后城市湿地公园植物景观规划设计的过程中应该特别关注重点考虑的一个内容,在城市公园的规划中我们强调人性化,而在城市湿地公园的规划过程中我们应充分关注湿地的动物,做到人与动物和谐共处。通过本文研究,对城市湿地公园植物景观规划设计进行了初步探索,为今后城市湿地公园植物景观规划设计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关键词:湿地;城市湿地公园;规划;植物景观
附件为85页pdf文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