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浅析雨水花园在“海绵城市”建设中的应用
赵飞
(邯郸市大环园林设计有限公司河北邯郸056001)
摘要: 雨水花园可以将雨水滞留下渗,补充地下水,减少地表径流的同时减少污染, 是一种生态可持续的雨洪控制、雨水利用措施,是实现海绵城市的一个重要手段。本文主要 对雨水花园在海绵城市的发展建设中具体的应用方式及功能进行了分析探讨,希望我们的生 存环境越来越好。
关键词:雨水花园;海绵城市;应用
引言:在提倡节能减排、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型城镇、建设节约型和谐社会的重 大战略背景下,雨水花园作为一种新型的生态技术,在我国的城市建设过程中具有广阔的应 用前景。雨水花园的发展为构建“海绵城市”、“生态城市”、“低碳城市”等提供了有利 的基础条件。
1雨水花园技术概述
雨水花园(rain garden)是在自然形成或人工挖掘的浅凹绿池内种植地被植物、花 灌木甚至乔木等植物的专类工程设施。它可以收集来自于屋顶或地面的雨水,通过土壤和植 物的过滤作用使之净化,并可以将雨水暂时蓄积起来,之后再慢慢的渗入土壤,从而减少地 表净流量。雨水花园是一种兼具观赏价值、生态性、可持续性的雨洪控制与雨水利用设施。
雨水花园的概念最早由20 世纪90 年代美国马里兰州的乔治王子郡(Prince George’ s County )的雨洪专家提出,主要是通过模拟自然渗透系统来控制管理城市中的不 透水铺装区域,如屋顶、 人行道和停车场等的雨水径流。萨默塞特地区广泛地采用了这一技 术,该区每一栋住宅都配建有30~ 40 ㎡的雨水花园,建成后对其进行数年追踪监测的结果 显示,雨水花园平均减少了75%~ 80%地表雨水径流量,这成为了雨水花园高效而节约的实 际效用的最好证明。
2 海绵城市理念
所谓“海绵城市”,学术上称之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 LowImpactDesign orDevelopment ,简称LID ),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 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 并加以利用。
海绵城市建设的核心内容为减少地表径流、减少水土流失、减少面污染源、减少雨洪 资源的损失、减少旱涝灾害以及增加雨水就地下渗、补充地下水资源,这也是海绵城市设计 的具体指标及核心技术的关键。
3海绵城市的建设意义
“海绵城市”遵循着“渗、滞、蓄、净、用、排”的六字方针,将雨水的储存、循环利用和排放紧密结合起来,统筹考虑内涝防治,流经污染控制,雨水资源化利用和水生态系统修复等多个目标。“海绵城市”的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 1)海绵城市的生态效益。
海绵城市建设可以最大限度的恢复被破坏的生态系统,控制面源污染,建立起绿色的 排水系统, 降低城市径流系数,恢复城市水文条件,同时提升生态景观效果及生态系统的服 务价值。
( 2)海绵城市的社会效益。
海绵城市的社会效益主要体现在其公共服务价值, 既可以丰富城市公共开放空间, 服 务城市各类人群; 又可以构建绿色宜居的生态环境,提升城市品质与城市整体形象;还可以 改善人居环境,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
( 3)海绵城市的经济效益。 海绵城市建设涉及材料、工程、仪器、技术服务、管理以及居民生活等多个领域,会拉动新一轮城市建设热潮,带动生态工程开发与城市园林产业建设,同时也会带动其他相关 行业的快速发展,催生新兴产业,带来新的经济增长点。
( 4)海绵城市的艺术价值。
海绵城市的建设遵循生态性、 可持续性原则, 将自然途径与人工措施相结合,对城市 的生态环境进行恢复性的改造。 在兼顾景观观赏效果的同时注重生态改造与恢复, 做到功能 与艺术并重,使得现代城市既有生态效益而又有观赏魅力。
4雨水花园在海绵城市中的应用
雨水花园作为海绵城市建设中的一重要雨洪管理途径,其应用既涵盖了公共场所,又 涵盖了私家庭园,既有道路一类的线性景观,又有居住区公园类的面状空间。不同的场地类 型,决定了雨水花园的应用方式也不同。同时,通过景观化处理手段进行合理搭配,使雨水 花园充满生机与活力,既有雨水调蓄功能,又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
4.1雨水花园的植物选择
一个雨水花园就是一个小型的生态系统,既要满足生态功能,也要满足观赏功能,植 物选择应满足以下要求:
( 1)优先选择本地乡土植物,适当引进外来植物,不可选用入侵性植物。
( 2)选择生长力旺盛,耐涝且耐旱的植物。
( 3)选择根系发达、茎繁叶茂、净化能力强、维护成本低的植物。
( 4)选择具有较高观赏价值或特性的植物。如芳香植物吸引蜜蜂、蝴蝶等昆虫,丰 富生态群落及景观效果。
4.2雨水花园的应用方式
( 1)对于道路等线性景观,雨水花园的布置也应该线性展开。利用道路固有的排水 坡度及雨水收集口进行引导,设立道路分隔带绿地, 在雨水径流过程中,经过道路进入到分 隔带之后, 雨水花园就可以利用储水和净化等功能,实现减少雨水径流量以及降低雨洪污染 等作用, 进而实现雨水的再次利用。此类雨水花园选择的植物除了需要耐旱耐涝外,还需具有根系发达、净化能力强的能力,且植物配置应与道路的整体景观效果相一致。
( 2)对于建筑集中且有大面积不透水铺装的场地(如停车场等),应考虑分散式的 雨洪管理办法,利用地形的起伏引导雨水径流,导入附近的雨水花园中,同时可以形成多级 雨水滞留池系统。这种雨水花园的种植设计应随意而自然,植物种类以乡土树种为主,尽可 能选择长势旺盛、既耐湿又耐旱的植物,植物品种也应尽可能丰富。
( 3)对于校园、庭院及小区内小面积场地,一般采用集中处理的方式,在场地中心 或某一位置设置雨水花园。利用管道、 沟渠等设施及地表径流将屋顶、道路等硬质场地中的 雨水引入雨水花园中。植物选择上同样考虑耐湿又耐旱的多年生乡土植物,并尽可能丰富品 种。 考虑到该类雨水花园人流活动相对集中,雨水花园的设计还应该考虑交通因素,建设成 生态功能与实用功能相结合的生态景观。
( 4)对于公园等具有大面积绿化场地的景观,雨水花园的设计则自由的多。可以将 雨水花园作为应用元素穿插于整个设计之中,绿化植物与生态铺装相结合。重点在于植物品 种及习性的选择及应用,应满足雨水花园植物的选择要求。
4.3雨水花园的功能及意义
( 1)通过滞蓄削减洪峰流量、减少雨水外排, 保护下游管道、构筑物和水体。
( 2)利用植物截流、土壤渗滤净化雨水,减少污染。
( 3)充分利用径流雨量涵养地下水,也可对处理后的雨水加以收集利用,缓解水资 源的短缺。
( 4)经过合理的设计及妥善的维护能改善小区的环境,为鸟类、 蝴蝶等动物提供食 物和栖息地,达到良好的景观效果。
( 5)雨水花园可以有效地保护环境、净化环境、美化环境,在进行雨洪调节的同时 净化水质,恢复水循环,是构成“海绵城市”的主力军,与海绵城市共同实现生态效益、 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艺术价值的最大化。
5 结束语
随着现代化城市的建设,生态环境遭受到严重破坏,水资源的节约与利用成为当今城 市建设热门话题。而雨水花园技术具有结构简单、造价低、 效果明显等优点,在“海绵城市” 建设中应得到进一步的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洪泉、唐慧超 . 从美国风景园林师协会获奖项目看雨水花园在多种场地类型中的应用[J].
风景园林.2012(1).
[2]俞萍 . 海绵城市中雨水花园的规划与运维研究[J].建筑设计管理.2015(11).
[3]刘佳妮 . 雨水花园的植物选择[J].北方园艺 .2010(17).
[4]伍业钢 . 海绵城市设计:理念、技术、案例[M].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201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