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P模式风险与案例整理
目录
1. PPP模式简介 3
1.1. PPP的定义 3
1.2. PPP操作流程 4
1.3. 提供公共服务主要模式 4
2. PPP模式风险 5
2.1. 主要风险及案例 5
2.2. PPP风险清单 10
3. PPP案例集萃 13
3.1. 南京长江三桥 13
3.2. 北京地铁四号线 16
3.3. 北京地铁十六号线 17
3.4. 国家体育场 18
3.5. 青岛污水处理厂 20
3.6. 广州西朗污水处理厂 21
3.7. 杭州湾大桥 23
3.8. 杭州地铁一号线 25
1. PPP模式简介1.1. PPP的定义PPP 模式(Public Private Partnership)即公私合作制,也叫“政企合作制”。合作各方参与某个项目时,政府不是把项目的责任全部转移给私营部门,而是由参与合作的各方共同承担责任和融资风险。PPP 是政府和私人企业之间为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基于具体项目的合作融资模式,适用于具有长期稳定收益的基础设施项目建设。PPP 具有三大特征:一是伙伴关系,二是利益共享,三是风险共担。 从字面出发,广义的PPP概念涵盖政府和私人部门合作项目的各种模式(包括BT、BOT、BOO、BTO等)。而狭义的PPP概念,则是由政府部门对基础设施项目进行适当比例的股权投资,由私人部门设计建造并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如二三十年里运营此项目。 公共部门和私营部门各有其优缺点,能够通过合作在 PPP 项目中实现优势互补。例如,公共部门可以通过制定政策对项目施加影响,但其资金不足,管理效率低下;私营部门资金充足、管理经验丰富、创新力与主动性强,但其承担风险(特别是国家层面风险)能力有限。 但是公共部门和私营部门双方参与 PPP 项目的目的与期望存在很大差异,公共部门希望利用私营部门的技术和资金来满足基础设施建设要求,而私营部门则希望通过获得在当地的竞争垄断来获取合理利润。由于双方期望的差异以及优劣势的存在,双方在收益的分配和风险的分担等方面要求不同,造成了谈判过程的旷日持久,间接导致了过高的前期费用和融资成本。 因此,PPP并非完美,相较传统的政府采购模式,一般认为PPP模式具有以下这些优劣势: 正因为 PPP 模式相对于传统政府购买模式的优劣势,PPP 项目的关键成功因素一直是研究关注的重点。PPP项目成功的关键因素主要有以下几项: 合理的风险分担:最好由对风险最有控制力一方控制相应的风险 项目的经济可行性:需要一定的投资收益率和稳定可预期的现金流 实力强大的私营部门:保证在与公共部门的博弈中不落下风 合理的融资方案:确保资金到位及时充足,并极力降低融资成本 良好的投资环境:有助于降低政治、法律、商业等多方面的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