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镇污水处理量超过540亿立方米,推进黑臭水体整治1285个 海绵城市
4月24日,环境保护部部长陈吉宁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七次会议上,作了《国务院关于2016年度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与研究处理环境保护法执法检查报告及审议意见情况的报告》。水是生命的源泉,水环境直接关系我们的生活品质,今天,小编就带着大家,一起来解读报告中,关于2016年度水环境的状况以及将如何继续改善水环境。
海绵城市
海绵城市要点速读: 海绵城市
海绵城市
1,2016水环境状况:优良水质比2015年增长了3.3%,总磷污染问题日益凸显
海绵城市
海绵城市2,完成目标:城镇污水处理量超过540亿立方米,推进黑臭水体整治1285个 海绵城市
海绵城市
3,2017工作目标:地表水达到或好于Ⅲ类水体比例达到68.3%,劣Ⅴ类水体比例下降到8.4% 海绵城市
海绵城市
优良水质比2015年增长了3.3%,总磷污染问题日益凸显
海绵城市 海绵城市
全国地表水国控断面Ⅰ—Ⅲ类水质比例为67.8%,比2015年增长了3.3%,劣Ⅴ类水质比例为8.6%。超额完成了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地表水达到或好于Ⅲ类水体比例达66.5%,劣Ⅴ类比例控制在9.2%以内”的要求。
海绵城市
海绵城市开展监测的地级及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中,有93.4%地表水型水源地水质达标、,84.6%地下水型水源地水质达标。南水北调东线一期、中线一期工程调水水质稳定达标。全国近岸海域水质总体保持基本稳定。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海绵城市
海绵城市
一是优良水质断面增多,劣Ⅴ类水质断面略有下降。Ⅰ—Ⅲ类水质断面比例同比增加1.8个百分点,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区域Ⅰ—Ⅲ类水质断面比例有所增加,长江、黄河、珠江、松花江等十大流域Ⅰ—Ⅲ类水质断面比例有所上升。全国劣Ⅴ类水质断面比例同比减少1.1个百分点。 海绵城市
海绵城市二是水质改善不平衡,部分水体趋于恶化。121个国控断面持续为劣Ⅴ类,主要分布在海河、黄河和长江流域。辽河、松花江等流域劣Ⅴ类水质断面比例同比有所上升。山西、宁夏等省份地表水化学需氧量、氨氮浓度同比不降反升。 海绵城市
海绵城市
三是总磷污染问题日益凸显。2016年总磷浓度下降幅度低于其他指标,9—12月成为地表水的首要污染物。112个监测水质的国控重点湖库中,总磷为首要污染物。而在2015年报告中,总磷浓度已成为地表水第二超标因子。 海绵城市
海绵城市
完成情况:城镇污水处理量超过540亿立方米,推进黑臭水体整治1285个 海绵城市
海绵城市2016年全力打好防治“战役”。全面落实2015年国务院印发的《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以下称《水十条》),与各省(区、市)政府签订水污染防治目标责任书。落实长江经济带大保护工作,编制《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组织评估3300多个城镇集中式水源、抽样调查3800多个农村水源环境状况。
海绵城市
海绵城市制定加强地下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实施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在2015年建立城市黑臭水体整治监管平台的基础上,推进黑臭水体整治,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开工1285个整治项目,占黑臭水体总数的62.4%。启动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开展水效领跑者引领行动和合同节水管理。 海绵城市
海绵城市加强饮用水安全保障。在水污染防治法修正案中,强化饮用水安全保障制度。在水污染防治目标责任书中,明确地级及以上城市884个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目标。依法清理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违法建筑和排污口,累计清拆违法建筑面积400多万平方米,关闭排污口3000多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中,97%完成保护标志设置,66%完成一级保护区隔离防护设施建设。继续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开展长江经济带沿江饮用水水源地环保执法专项行动,11个省市126个地级以上城市的319个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地,全部完成保护区划定和标志设置。印发《全国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水质监测信息公开方案》,各地级及以上城市按季度公开饮用水水源安全状况。开展城乡饮用水水质卫生监测,基本覆盖全国所有地市、县和80%的乡镇。
海绵城市
海绵城市加快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编制实施《“十三五”全国城镇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设施建设规划》。2016年城镇污水处理量超过540亿立方米。积极推动农村污水治理和改厕工作,选择100个县开展示范。大力推动PPP模式,推进农村污水治理设施企业化建设运行,强化政策性银行长期贷款支持。
海绵城市 海绵城市
2017工作目标:地表水达到或好于Ⅲ类水体比例达到68.3%,劣Ⅴ类水体比例下降到8.4% 海绵城市
海绵城市当前,我国水污染形势依然严峻,水环境质量与人民群众期待还有很大差距,水环境保护仍处于补齐短板的关键期。
海绵城市 海绵城市
按照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关于加大生态环境保护治理力度的要求,水环境保护工作的目标是:地表水达到或好于Ⅲ类水体比例达到68.3%,劣Ⅴ类水体比例下降到8.4%。 海绵城市
海绵城市深入推进水污染治理。发布实施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健全区域、流域、海域水污染防治联防联控。狠抓饮用水安全保障,加强饮用水水源规范化建设,组织排查化工企业周边地下饮用水水源安全隐患,督促更换不安全水源或强化供水深度处理, 继续开展饮用水卫生监测。做好良好水体保护,推进地下水污染防治和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深入推进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督促各地完成畜禽养殖禁养区划定,依法关闭或搬迁禁养区内的畜禽养殖场(小区)和养殖专业户。继续开展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抓好畜禽粪污综合利用试点。切实加强渤海区域环境治理。 海绵城市
海绵城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