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国外PPP概况?(海外市场的发展经验,探析其成功秘诀。) PPP是一种公私合作制度。 1)PPP也被称为公私合作制。广义上是公共机构或企业与私人部门以某种形式合作,狭义上是指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共同参与上产和提供物品和服务制度安排,是一种项目融资方式。 2)PPP的契约模式具有多种形式。包括有SC(服务协议)、OMC(承包协议)、CBO(租赁协议)、BTO(建设-转移-运营)、SPV(公私合营)等等,每个模式的控制权配置方式存在明显差异。PPP模式也可以分为外包类、特许经营类和民营类,私有化程度依次加深。每个PPP项目具体内容不同,模式也存在较大的差异。
海外PPP模式分析。 1)PPP在国际上的应用:各国设立模式存在差异。英国、澳大利亚、美国等发达国家PPP项目规模和管理水平处于领先地位。各国PPP中心的设置机构不同,从国家层面看英国、澳大利亚、南非等国设立于财政部,从地方层面看英国、澳大利亚、巴西等许多国家均设立了地方PPP中心。海外运行较为成功的PPP中心多设于财政部,因为有助于将PPP与其他财政支出、政府债务统筹管理。在发达国家,PPP模式的应用范围已经涵盖了洪水、公共交通、能源、医疗卫生等领域。英国PPP项目大约占每年公共服务投资领域10%-14%的份额,而且已扩展到了国防、警局和监狱等领域。 2)PPP可能的融资渠道多样化。包括银行贷款、出口信贷、资本市场、国际银团贷款、租赁公司及项目其他参与方等。银行贷款和资本市场为主要融资方式。 3)PPP项目的盈利多与某种程度的财政补贴挂钩。主要表现为 1)除运营收入之外,政府承诺一定的补贴,特别是在项目收益不达预期时(如法西高铁项目)。(2)盈利来自于项目收入以及政府特许的其他相关延伸业务(如香港地铁项目)。(3)盈利完全来自于政府的补贴(如南非豪登快铁项目)。 4)PPP项目融资多以债务融资为主。表现为 1)项目公司自有资金一般都较少,大部分还是需要通过债务融资获得资金。(2)融资方式目前主要是以银行的长期借款为主。(3)融资成本都相对比较低,政府可能对项目债务有一定的隐形支持。
PPP成功的要素:以英国、澳大利亚为例。 1)英国PPP成功在于责任清晰、监控从严,重绩效。英国PPP项目可分为两大类,一是特许经营(由使用者付费),二是私人融资计划(PFI、PF2,由政府付费)。其主要特点包括:(1)风险管控,降低政府风险。(2)成本固定,运营周期长。(3)产出为基础,重绩效后付费。(4)领域集中,交通项目投资比重大。(5)较少采用特许经营,多数情况下采用PFI。赛文河第二大桥PPP项目成功秘诀在于风险处理得当。 2)澳大利亚PPP模式的特点:责任明晰。其项目多集中在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领域,其特色在于建立严格的审计和绩效评级机制。例证:阿德莱德水务PPP项目。
2、国内PPP模式概念 发展经验分享 国务院办公厅下发2014年第43号文件《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明确提出PPP模式,2014年以来出台PPP的相关政策,政策进程加快。 1) 我国PPP发展现状 截止目前,我们已在基础设施建设、公用事业和公共服务等方面采用了PPP管理模式。如自来水供应、污水处理、能源等多个领域采用公私合作伙伴关系模式,并取得很大成功。高速公路建设方面,多条道路都是通过民营资本建设经营管理的。多个城市的自来水供应都有民营资本的参与并管理。从2013年开始,国家财政拿出2亿资金支持社会组织发展,并逐步通过向社会组织购买的方式提供公共服务。 2) 国内PPP模式的成功应用 为减轻政府财政压力、优化资源配置,在90年代中期我国地方政府开始尝试引入非政府投资进行城市公用事业建设,2004年底五家试点公用事业单位率先完成了招募引资工作。到2008年在总投资达2300多亿的公共事业项目中,大多数已经以项目法人招标(特许经营)的方式进行。总体来看,PPP模式逐渐被国人接受并且进行尝试。北京地铁4号线的PPP融资模式、香港地铁的“轨道+物业”捆绑开发模式等都是社会资本进入市政基础设施建设领域(PPP模式)的成功应用。 近年来,PPP模式在国内的应用已经由“大”领域不断向“小”领域延伸,在科技园区开发建设中出现了很多成熟的PPP模式应用案例,比如“固安园区开发建设模式”以及“苏州东创科技园模式”等。 案例一:“固安园区开发建设模式” 华夏幸福基业是一家民营企业,在园区尚未起步时,与固安当地政府签订排他性的园区整体委托开发协议,由公司对园区进行前期规划、基础设施建设、土地整理、商品房开发、工业厂房开发、园区招商引资以及企业入园后的物业管理服务,政府仅提供行政方面的服务和管理。在土地开发完成以后,继续负债园区的招商引资工作。当招商成功落地后,管委会支付当年招商佣金。该种模式下政府在不负债、基本没有财政投入的情况下,完成了上百平方公里的园区开发,带动县域经济快速发展;华夏幸福基业则获得了可观的盈利。目前固安模式在受到市场追捧的同时也被视为重要经验大规模推广。 案例二:“苏州东创科技园模式” 武汉东湖新技术创业中心是国内第一家由事业单位改制为公司进行运作的科技企业孵化器,在全国首创产权式孵化器商业模式。其投资成立苏州东创科技园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负责筹备、建设、管理东创科技园的全面工作,获得当地政府支持的同时,建设包括孵化(研发)服务基地,中试服务基地,及相关配套服务设施的国家级孵化中心。培育了大批科技企业和科技企业家,使大批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目前部分毕业企业均已成长为国内著名企业,极大地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
3、国内PPP模式的优势 1) 消除费用的超支 公共部门和私人企业在初始阶段私人企业与政府共同参与项目的识别、可行性研究、设施和融资等项目建设过程,保证了项目在技术和经济上的可行性,缩短前期工作周期,使项目费用降低。PPP模式只有当项目已经完成并得到政府批准使用后,私营部门才能开始获得收益,因此PPP模式有利于提高效率和降低工程造成价,能够消除项目完工风险和资金风险。研究表明,与传统的融资模式相比,PPP项目平均为政府部门节约17%的费用,并且建设工期都能按时完成。 2) 转换政府职能 政府可以从繁重的事务中脱身出来,从过去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的提供者变成一个监管的角色,从而保证质量,也可以在财政预算方面减轻政府压力。 3) 投资主体多元化 利用私营部门来提供资产和服务能为政府部门提供更多的资金和技能,促进了投融资体制改革。同时,私营部门参与项目还能推动在项目设计、施工、设施管理过程等方面的革新,提高办事效率,传播最佳管理理念和经验。 4) 提供高质量服务 政府部门和民间部门可以取长补短,发挥政府公共机构和民营机构各自的优势,弥补对方身上的不足。双方可以形成互利的长期目标,可以以最有效的成本为公众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5) 组成战略联盟 使项目参与各方整合组成战略联盟,对协调各方不同的利益目标起关键作用。 6) 风险分配合理 与BOT等模式不同,PPP在项目初期就可以实现风险分配,同时由于政府分担一部分风险,使风险分配更合理,减少了承建商与投资商风险,从而降低了融资难度,提高了项目融资成功的可能性。政府在分担风险的同时也拥有一定的控制权。 7) 应用范围广泛 该模式突破了引入私人企业参与公共基础设施项目组织机构的多种限制,可适用于城市供热等各类市政公用事业及道路、铁路、机场、医院、学校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