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州:年底基本消除黑臭水体 海绵城市
广州35条黑臭河涌何时重现清澈,终于有了明确时间表。1日,广州市人大常委会召开《关于全面加强水环境治理和保护工作的议案》决议贯彻落实情况座谈会,广州市水务局局长龚海杰表示,今年6月底前,实现全市河湖河长制全覆盖,年底城市建成区基本消除黑臭水体。
海绵城市 海绵城市
海绵城市 据悉,目前地铁B涌、地铁C涌、西郊涌、白坭河、田美河、永和河(黄埔段)等6条河涌已达到不黑不臭标准;地铁A涌、荔湾涌、河沙涌、沙基涌、江高截洪渠、乌涌、猎德涌、天马河等8条河涌已达到基本消除黑臭的要求。 海绵城市
海绵城市
海绵城市
村居河长要“一日一查”河湖污染源,不积极者或要约谈问责 海绵城市
海绵城市 海绵城市
在召开座谈会之前,广州市人大常委会曾深入白云、花都、天河等区进行调研,有人大代表现场反映:流经白云区和花都区的雅瑶涌治理情况并不理想,目前该区域还存在生活污水未完全截流,部分“小散乱”工业企业偷排现象;天河棠下涌上游片区每天仍有5000-6000吨污水排入河涌,污染源主要来自广棠工业园区域溢出的污水等。
海绵城市 海绵城市
海绵城市 记者了解到,3月31日的广州市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会议曾明确提出,今年年底前要全面消除住建部挂牌督办的35条河涌黑臭,2019年年底前基本消除全市黑臭河涌。但实际上,龚海杰表示,广州依然有21条黑臭河涌需要加大整治,其中雅瑶涌及雅瑶支涌仍属于重度黑臭河涌,治理进度已严重滞后。
海绵城市
海绵城市 海绵城市
如何破解此类难题?龚海杰表示,今年广州将全面推进河长制落地生根,要求镇街河长对辖区内污染源查控、污染排放量削减负总责,组织违法建筑清拆、排污口整治、城中村截污等工作。村居河长对本村社污水收集率负责,落实河湖排水设施、污染源一日一查,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动员村社居民自建污水管接入市政污水管网。同时,建立污染物量化考核工作机制。对各镇(街)污染物排放进行量化排名,不仅通报督促,更要约谈问责。 海绵城市
海绵城市
海绵城市 广州河涌何时可重见清澈?根据进度安排,今年6月底前,实现全市河湖河长制全覆盖。年底前,河涌将实现河面无大面积漂浮物,河岸无垃圾,无违法排污口,城市建成区基本消除黑臭水体。2030年底前,广州地表水水质优良(达到或优于Ⅲ类)比例进一步提升,基本建成平安绿色生态水网。
海绵城市 海绵城市
海绵城市 据悉,广州市接下来将新建大观净水厂,扩建西朗二期、沥滘三期共14座污水处理厂,新增415公里主干管,新建9座泵站。同时,要对全市29座污水处理厂开展提标改造工作,今年底前要完成猎德、大坦沙等17座污水处理厂的提标改造;2019年年底前,完成西朗,沥滘一、二期等12座污水处理厂的提标改造。此外,今年底前要完成1136个行政村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实现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行政村全覆盖。
海绵城市 海绵城市
海绵城市
制订广州市生态保护补偿办法,湿地面积不低于7.6万公顷
海绵城市
海绵城市 海绵城市
除了要还广州一片绿水青山外,水生态修复问题也成为人大代表关注的重点话题。座谈会上,有人大代表指出,日前治水工作中仍然存在体制分割、区域分割,市、区分工不明确,责任划分不清晰,事权财权不匹配,生态补偿制度、饮用水源保护补偿机制尚未完善等问题。
海绵城市 海绵城市
海绵城市
也正是基于此,广州也提出了一系列解决方案。记者现场了解到,2020年底前,广州将制订广州市生态保护补偿办法,探索建立江河源头区、重要水源地、重要水生态修复治理区和蓄滞洪区的生态补偿机制。探索水权交易和排污权交易等市场化补偿模式;加强良好水体保护,严格生态红线管理,到2020年,森林覆盖率达42.5%,生态公益林一、二类林面积比例提高到85%,在流溪河、增江等河道周边区域推进生态公益林保护建设;湿地面积不低于7.6万公顷。
海绵城市
海绵城市
海绵城市
海绵城市 |
|